2022年06月01日

城乡蝶变绘新景 绿色崛起正当时

□ 潘显高 文/图

5月31日航拍忻城县城南新区城南社区集中安置点。

忻城,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地方,享有“中国土司文化之乡”“金银花之乡”“忻城糯玉米之乡”“桑蚕之乡”“西南石都”等美誉;忻城,是一片红色沃土,“都宜忻游击队革命根据地”所在地被补充认定为广西革命老区……

回望百年奋斗路,一代代忻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发展步伐越来越稳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站在高楼远眺,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大道上车辆穿梭、行人不断。这是5月30日,笔者在忻城县城关镇城南社区看到的一幕。

忻城县城关镇城南社区是该县集中搬迁安置区之一,来自该县12个乡镇3268户12463名脱贫群众居住在这里。

“来,仔细听节奏,我们再来一遍!”“将军!”“我们是老乡,有空到我家坐坐。”……

走进城南社区,舞蹈爱好者在排练广场舞,老人有的在下棋、有的在闲聊……这是社区居民茶余饭后生活的真实写照。

社区附近的菜市场,居民潘江勇正展示娴熟“刀工”,将一块块猪肉切成片,等待顾客光顾。

“政府在搬迁小区附近建了菜市场,有人流量,所以做起了卖猪肉的生意。”潘江勇告诉笔者,他2018年从遂意乡增仰村搬迁出来,通过卖猪肉在县城成功安家。

“社区附近有很多‘扶贫车间’,只要愿意都有事情做。”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助理郑子缘介绍,社区进驻了9家企业的“扶贫车间”,实现就近就业169人。

社区有就业,农村有产业。在城南社区不远处的古香屯,无人机视角下,整齐的养殖厂房格外壮观,总投资3.5亿元、占地150万平方米的古香国家级黑山羊种羊核心示范基地项目尽收眼底。目前,该项目建设基地6个,投产3个,投产面积130万平方米,其中古香种羊核心基地2021年年底前种羊存栏数量超2000只,肉羊存栏数量超2000只。

“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平台公司+金融保险+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基地每年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农户也可通过参与牧草种植、小规模养殖等获得收入。”古香国家级黑山羊种羊核心示范基地负责人唐举科信心满满地说。目前在基地就业人数30人,参与合作社种养120户。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5月29日,站在红渡镇红水河观景台眺望,乐滩水电站在波涛汹涌的红水河映衬下格外壮观;坐落在红水河畔的乐滩竹海景区活力满满,正迎接雨后第一批客人。在不远处的六纳村,绿意盎然的桑地里,村民三三两两采桑叶……

随着当地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群众家门口有了公园景区,沉寂许久的红水河也变得更加婀娜多姿,大山里的群众边劳动边欣赏美景,幸福感满满。

47岁的六纳村村民黄秀葵开心地告诉笔者:“生态好了,景色美了,干活也有劲了。现在不仅有美景到家门口,政府还支持大家种桑养蚕,一年少说也有4到5万元收入,白天干活,晚上赏景,劳动与享受两不误。”2019年,六纳村建立桑蚕示范基地,去年又建成乐滩竹海景区,政府在产业和宜居上都做足了功课。

山的那一边有美景有产业,山的这一边百姓生活同样精彩。

从六纳村往红渡方向走,穿过乐滩电站隧道,一个错落有致的村庄映入眼帘——古令移民新村。走进村庄,凉亭、步道配套齐全,村里老人或散步或聊家常,生活悠闲自在。

“白天懒得出门,晚上不敢出门。”这是以前很多人对古令移民新村的认知。

古令移民新村位于乐滩电站坝首,是2001年9月因建电站需要搬迁至生活区附近的移民新村。这两年,忻城县整合资金实施古令移民新村整村提升工程,修建文化场馆,开展环境治理,修扩建并亮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如今的古令移民新村,路面宽阔整洁,楼房错落有致,群众安居乐业。

这些只是忻城生产生活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围绕当地特色,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学懂弄通“项目工作20法”,坚持“工贸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守牢“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安全生产”三条底线,突出经济增长、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重点持续发力。现如今,一座崭新的红色古城正在绿色崛起,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忻城指日可待。

--> 2022-06-01 □ 潘显高 文/图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38861.html 1 城乡蝶变绘新景 绿色崛起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