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晓华) “6月22日至24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3位专家来到忻城县红渡镇的4个村屯,对桑园土壤取样,目前已返回广东,对土壤结构和成分做进一步研究。”7月11日,忻城县粤桂协作办公室副主任陈海波告诉记者,之后专家将为当地土壤改良、桑树高产高质栽培拿出针对性方案,并开展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
据了解,这是广东首次派出科技特派员到广西粤桂协作县,开展科技指导工作,旨在解决广西协作县的“三农”发展难题,指导当地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升级。针对忻城桑蚕产业、金秀茶叶产业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派出5位专家到忻城县,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派出9位专家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1年的工作。
“专家调研了红渡镇桑树种植情况,了解渡江、西江、马蹄、古房4个村在桑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桑树施肥及土壤改良建议。”陈海波介绍,为培养更多桑树种植能人,专家将在忻城举办3-4期技术培训班,储备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人才。
“原计划今天出发去金秀开展工作,可惜有事耽搁了。”7月12日,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专家陆国明告诉记者,当前国内普通茶已过剩,此次前往金秀,将指导当地茶农、茶商如何利用现代化工具开展经营管理,在全国茶产业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并打造特色品牌。据介绍,专家将在制茶、评茶与新品种选育、茶叶产业体系布局、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电商体系建设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助力金秀茶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广东、广西两省区在粤桂科技创新协作机制建立、人才交流平台搭建、科技特派员人员选派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鼓励引导广东科技人员投身粤桂科技协作事业。3月初,粤桂协作工作队积极组织广西各协作县摸清产业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列出需求清单,实现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