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3日

生活是手艺的底色

——读《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

□ 李 钊

手艺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一坛藏着人生百味的白酒、一个收容万般情绪的竹篓、一双纳满朴质真情的布鞋、一款填满心意与爱的手工皮包……有别于流水线上的工业产物,这些由手艺人注入灵魂的器物带给我们的感知是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的趣味、日常的温情以及手艺人的人生际遇和情感温度,瞬间唤醒我们共同的情感基因。

《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是一部非虚构散文集,也是一部手艺人生活状态的寻访之作。作者赵勤访手艺人之初,关注点在于手艺本身和手艺人技艺心法的传承脉络。他们如何用注入指尖的灵气将桑木制成乐器、芨芨草编织成琼木其?如何将发黄的泥土捏出似能呼吸的京巴狗狗、以一把油漆刷绘出缤纷多彩的生活?随着采写的深入,赵勤的目光倾向于手艺人的生活状态,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寻常人生故事和内心隐秘的情绪。他写作的重心也发生了偏移,不再谈传承和延续等宏大的东西,而是侧过身子,从时代的缝隙里记录手艺人,记录手艺的底色。

“百姓日用即道。”这是明代哲学家王艮提出的哲学命题。对于大多数手艺人而言,他们所掌握、所理解、所坚持的手艺,最根本的作用在于生活,并未含有他人赋予的特殊意义。安顺被父亲送去学酿酒,是为了学一门谋生手艺,即便在山里也可以安稳度过这一生;李淑芳拿起编制竹器的手艺,是为谋取与爱人私奔路上的一日三餐,赢得两人美好的未来;侗妹日复一日做着手工布鞋和绣花鞋垫,舍弃产量保证质量,只因内心充满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彭敏的成长从理解厨房、食物开始,厨房就是她的修行场所,从做菜的过程中体味“慢生活”的美好。手艺的本质是生活,从他们口中很难听到“匠人精神”和“情怀”这样的词语,他们对手艺的追求是实用、接地气的,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做好。在那些精巧美观的器物里,能体会到浸润在生活中的态度。

手艺源于生活,终将归于生活。丈夫车祸离世后,会“开脸”手艺的阿洁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而是与命运抗争。时隔多年后,她在现任丈夫老吴的鼓励下,重操旧业,练摊绞脸毛,让笑容重新回到脸上。她与生活对抗时所表现出的韧性和坚强,乐观和豁然,让人万分感喟。做豆腐的女人李若梅心里有一份抹不去的浪漫情怀,经历过生活磨练的她,慢慢在做豆腐这件事中找到自己、成就自己,诗歌于她而言,就像做豆腐过程中的点卤技巧,能将平凡生活瞬间点亮。谢军原本是一个想要任性生活的人,他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存路费完成愿望清单上的全部旅行,直到遇上同样喜好旅行的皮皮,才停下脚步。皮具制作让谢军安静、成熟,主动承担起生活的责任。生活里有所爱,有所托,有所附,无论对于手艺人,还是平凡的人们,莫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手艺人,对平淡生活保持着认真和热爱,对钟爱的事情保有坚持和耐心,对身边的人永怀爱和信赖,操持着或熟练或生疏的手艺,默默刻画着自己平凡的一生。

《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

作 者:赵 勤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内容简介:作者赵勤到各地寻访手艺人,却意外发现他们背后的人生故事更触动人心。因此,与时下常见的各种手艺类图书不同,手艺的细节和制作过程不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作者更注重非虚构,更多地着力于记录传统手艺人在当下社会中的个体生存境况,展现手艺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何去何从的迷茫与思考。

--> 2022-07-13 □ 李 钊 ——读《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67847.html 1 生活是手艺的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