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

打造农业品牌 促进乡村振兴

——读《之江新语·努力打造“品牌大省”》有感

□ 周玉银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正确主张,时至今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其中第96篇《努力打造“品牌大省”》,用凝练的语言强调品牌是实力的象征。对企业来说,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是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文化层次乃至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对国家和地区来说,品牌也象征着“效益、竞争力和附加值”。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到无牌贴牌变有牌,有牌变名牌,培育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创造若干世界名牌。”

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牌发展之路。传统的、封闭式自给自足农业早已跟不上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丰富的资源优势不代表经济优势。产业微笑曲线告诉我们,没有品牌的初级农产品的利润是非常少的,需多次开发,增加技术和打造品牌才能达到经济上的综合效益。同一行业中,5%的品牌产品可抢占95%的销售市场,可见创建品牌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宾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走品牌化之路。来宾是农业大市。北回归线从我市南缘通过,处于农业种植、养殖的黄金地带,资源禀赋,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是一篇大有可为的农业发展“文章”。根据统计公报,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5%,主要有粮食、甘蔗、桑蚕、水果、蔬菜、茶叶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53.84千公顷,总产量72.36万吨,全市优质粮食种植比例达到80%以上;甘蔗和桑蚕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规模均在全区位列前三。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亟待突破双百万。蔬菜面积产量早已过百万。我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只要坚持开放发展,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走品牌化道路,扩大销售市场,让我市的农产品走出来宾、走出广西,走向大型超级市场、国内批发大市场以及高档卖场,这样就能将丰富的农业资源“潜在”力量,转变成“现实”的经济实力。通过农业品牌化发展,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我市建立农业品牌具有独特优势。众所周知,建立农业品牌需要同时符合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具备一定的产量规模。这是打造品牌的基础保证。这一点,我们具有相当优势。其次,质量要过硬。这是建立农业品牌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2021年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共认证了119个,这为我市农业品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我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专门科室负责引导企业创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农业新三品的创建工作,为农业品牌建立提供智力支撑。万事俱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来宾的农业品牌也会唱响全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由农业大市变成农业强市。

(作者系来宾市政协委员、来宾市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

--> 2022-07-14 □ 周玉银 ——读《之江新语·努力打造“品牌大省”》有感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68675.html 1 打造农业品牌 促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