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笔者走进五山镇联兴村委古村葡萄示范基地,看到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不少村民忙着采摘、过秤、装箱、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家种植有8亩葡萄,今年销售价格很不错!这几年种植葡萄建了楼房,买了汽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喽。”该村村民陆月花高兴地说。
古村是三利水库移民村,历经三次搬迁,耗尽了人力财力,曾是五山镇出了名的贫困村。2000年,时任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的陆宝兰退休后返乡务农,依托家乡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2014年成立古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对全村的葡萄种植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销售,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引领果农走标准化、品牌化道路,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015年,古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并多元发展三红蜜柚、火龙果等水果种植产业。“2016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把古村葡萄示范基地建成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注册了‘古村葡萄’商标,并通过无公害认证,村民收入逐年增长。今年仅葡萄种植这一项,就可实现人均收入上万元。”村民小组长陆呈坚告诉笔者。
10多年来,古村的葡萄种植产业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移民部门对移民村后续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在修建葡萄种植大棚、道路硬化等方面得到大力扶持,加之村民的辛勤付出、团结互助,从一开始的几亩发展壮大到如今的617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串”起了古村家家户户的致富梦。
“村里还种植有三红蜜柚300多亩,近两年来种植的葡萄品种更多了。今后我们将发挥毗邻三利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美。”面对未来,陆呈坚信心满满。
(韦素莹 陆 花 兰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