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机关拆围墙更要破“心墙”

□ 叶祝颐

近日,河南信阳市委、市政府大院围墙拆除后,市民争相游览参观,引起多方关注。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或者说开放式的办公场所。”2015年,兰考县也曾开展大规模的拆墙透绿,包括兰考县政府在内多个机关大院拆除围墙,对外开放。蔡松涛时任兰考县县长,也力推了该工作。(7月24日《新京报》)

2015年,时任兰考县县长的蔡松涛力推拆除兰考县政府大院围墙,如今又打开信阳市委、市政府大院,欢迎广大市民参观游览、遛弯纳凉。机关大院变身开放式公园,彰显当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和执政自信,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倡以民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信阳市拆除市委、市政府大院围墙,或许会给政府增加一些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但拉近了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腾出更多绿色活动空间,方便群众到“衙门”办事。以前戒备森严的机关开门迎接群众,变成休闲的街区公园,既是便民务实之举,也是执政理念的转变。在打开单位大院的问题上,信阳市委、市政府已经作出响亮的回答,其他地区显然不能落后。在笔者看来,机关拆除围墙,不仅需要领导干部积极推动,更要顺应民意呼声,形成周到的制度安排,由个例变惯例。

换个角度讲,围墙固然可以把领导干部“封闭”起来,但无疑会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心墙”。政府的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热情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围墙隔离着墙内的领导和墙外的群众,如何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有公共行政管理专家认为,“围墙政府”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毋庸讳言,在一些领导的执政思维里,旧的衙门作风没有打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抛之脑后。有的领导工作重心不是为民着想,而是围绕上级转、围绕政绩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停留在报告上、口头上,始终没有落地落实。

行政管理理论认为,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通过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才能体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是必然趋势,政府拆除围墙与群众共享公共资源,正是顺应群众呼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尝试。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建设服务型政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拆除钢筋混凝土的围墙只是第一步,拆除官民之间的“心墙”更重要。政府除了要拿出拆除围墙的行动,作出亲民承诺以外,还要落实为民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人心所向,也是众望所归。

--> 2022-07-25 □ 叶祝颐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75041.html 1 机关拆围墙更要破“心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