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经营,通过线上预约、核验身份及订单信息后发送密码到订购人手机,订购人即可自助入住。近年来,“无人宾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逐渐兴起。由于其操作方便、隐私性好,受到许多顾客尤其是年轻顾客的喜欢。然而,在带给顾客方便的同时,“无人宾馆”也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成为许多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所。(7月24日《法治日报》)
所谓“无人宾馆”,就是利用智能科技与物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自助入住的新型宾馆。“无人宾馆”没有传统宾馆的前台和服务员,顾客到达宾馆后只需刷身份证并进行人脸识别,查验人证合一即可入住。然而,由于存在监管真空,“无人宾馆”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所。笔者认为,“无人宾馆”必须有人严管,未雨绸缪堵住各方面漏洞。
据报道,“无人宾馆”主要分布在住宅小区、公寓及商务大厦等地,一般通过外卖平台等发布信息,为顾客提供住宿服务。由于操作方便、隐私性好,具有很强的体验感与新奇感,“无人宾馆”受到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一些经营者还以“无人智慧宾馆”等为噱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然而,“无人宾馆”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法分子正是看中其监管漏洞和隐私性,借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开办宾馆需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其房屋建筑、消防设备、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法》有关规定。但事实上,许多“无人宾馆”属于“三无”宾馆,经营者并未办理相关证件,也不具备相应资质。同时,由于采取网络经营模式,“无人宾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加之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规范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比如一人登记多人住宿、非本人入住、违规容纳未成年人住宿等,不仅会滋生卖淫、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也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了难度。
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发生多起涉“无人宾馆”的刑事案件,涉及强奸、介绍卖淫嫖娼、非法拘禁等多个罪名。当地公安机关摸排出的12家“无人宾馆”,均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未安装住宿登记上传系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卫生方面,由于不受监管,宾馆内极易出现操作不规范、更换用品不及时、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对顾客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消防方面,由于消防设施不达标,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将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不可否认,“无人宾馆”既为经营者降低成本,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私密性的要求。但“无人宾馆”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一方面,线上线下要对“无人宾馆”开展全面摸底和排查,对未办理证照或证照不齐的责令停业整顿,坚决取缔“三无”宾馆;另一方面,消防、卫生等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不达标的宾馆责令整改,确保消防、卫生等方面符合要求。
此外,网络平台也要对“无人宾馆”的入驻履行严格的审查责任和义务,将“三无”宾馆拒之门外。只有实现全方位监管,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将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无人宾馆”才能让消费者住得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