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又到了蚊子活跃的季节。很多人发现,被蚊子叮咬后,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经常说“被蚊子咬了个包”,严格来说,这个“咬”字用得并不准确,因为蚊子没有牙齿,并不能完成“咬”这个动作。蚊子吸血的具体过程是:将刺吸式口器刺进人体皮肤引起损伤,刺吸血液的同时向人体内分泌唾液,防止血液堵塞蚊子的口器。因蚊子唾液中含有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注入人体内的“蚊子口水”会引起局部过敏反应,使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组胺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组胺和细胞因子会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同时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由于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强弱不同,所以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对此毫无反应,而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风团并伴有瘙痒。过敏体质的人被蚊子叮咬后,周围的皮肤会释放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超乎常人的反应,如水疱、斑块、瘀斑、肿痛等,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退。另外,搔抓也会使局部组胺过多地释放,增多的组胺引起更严重的反应,这也是蚊子包为什么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越抓好得越慢的原因。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