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人住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每天早出晚归,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流浪。磨一把菜刀两三块钱,每天四五十把刀具磨下来,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简单生活。在小区摆开摊子,只要有一个主顾上门,生意很快就会接踵而至。像磨刀人这样活跃在城乡的手艺人还有很多,譬如打铁、补鞋、修车、酿酒、裁缝、绣花、做豆腐……这些人恬淡地生活在他们的方寸世界里,心甘情愿地把时间花费在手艺活上。
对手艺人而言,手艺既是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作家赵勤认为,手艺人制作的日常用品正在快速被工业化大生产所取代。因此,手艺人的个人际遇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也许更敏感、更脆弱。
近年来,赵勤一直在各地寻访手艺人。除了关注传承、步骤、难度、材料等手艺本身,赵勤还探寻手艺人的困惑、开心、难过等种种复杂的人生滋味。赵勤最新出版的《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一书,与时下常见的各种手艺类图书不同,手艺的细节和制作过程不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作者更多地是记录传统手艺人在当下社会的个体生存境况,展现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何去何从的迷茫与思考,具有“民间史”的性质。本书共收录18篇文章,讲述酿酒、竹编、编织、泥塑、美甲、足浴等行业手艺人的故事。作者指出,手艺的传承来自一代代人的坚守,这既是谋生手段的传家,也是民间精神故事的续写,在快节奏社会中,慢工细活的方式引发人们深思。
作者当然是关注手艺的,在《安顺的回家路》一文中,作者谈到如何辨别好酒,“先看酒的颜色,好的白酒应该是无色透明的,不带一点杂质,晶莹剔透;有些陈年酒颜色微黄,那也是好酒。再看酒挂杯的程度,好酒应该挂杯均匀而且长久……”这对于读者鉴别优劣白酒大有裨益。在《出逃的鞋匠》中,作者对女鞋匠张桂梅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吝笔墨,进行大面积铺陈:“修鞋时,她的眼神不离开手里的鞋。鞋子修好,她会认真地检查一遍,看看鞋里鞋外,探摸各处是否有影响穿用的缺陷,然后会用绒布仔细擦拭一遍,打上鞋油,擦得锃亮,递给客人的时候宛如新的一样。”手艺人之所以能在速食社会上立足,凭的就是这股执着和韧劲。
相对于手艺而言,作者更关注手艺人成长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现社会的变迁。譬如女鞋匠张桂梅,作者谈到,她之所以会出逃,是因为不甘成为家乡买卖婚姻和游戏婚姻的受害者。从悲惨的过往中出逃后,张桂梅告别了东莞的流水线工厂,利用修鞋谋生,最终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张桂梅说:“至于别人怎么看我,有什么关系呢?我靠手艺挣钱吃饭,我过我的日子,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她的安稳日子正是当今手艺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或许曾有着光鲜或窘迫的过往,但只要把手艺做到极致,总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
《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
作者:赵 勤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内容简介:在城市或乡村,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方寸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小小梦想,酿酒、编织、做琴、捏泥……作家赵勤到各地寻访手艺人,却意外发现,他们背后的人生故事更触动人心。本书收录了十八个手艺人的故事,在当下的快节奏社会中,慢工细活的方式引发了人们的衡量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