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3日

书写历史之外的记忆

——读陆春祥《云中锦》有感

□ 李 钊

笔记以精悍篇幅书写人间百态,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是一座极具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的宝库。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陆春祥,一直深耕于卷帙浩繁的历代笔记小说,以现代思维重述古人故事,先后出版《字字锦》《笔记中的卷帙浩繁动物》《笔记的笔记》《太平里的广记》《袖中锦》等颇具时代感和新鲜感的著作。他的笔记体新作《云中锦》,是一部讲述古代笔记作家轶闻趣事的随笔集,本书不再专注于笔记本身,而是将目光转向9位著名的笔记作者,将他们的个人命运置于历史风云的大背景下,让作家和作品互为照应,构筑成宏大而深邃的历代笔记江湖。

任何作家的笔记作品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生活的社会,也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时代。段成式所处的晚唐社会,“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崩之势,忧在旦危”,但皇帝终日宴游,无心朝政。郁郁不得志的段成式将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乃至草木鱼虫等收入《酉阳杂俎》,在笔记里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于他而言,笔记是安放心灵的“后花园”。沈括心怀忧国之念,政治生命终结后,潜居于梦溪园,“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历时多年,完成“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兼具理性和审美”的《梦溪笔谈》。《郁离子》为刘伯温所著,成书之时刚经历元朝宦海的四起四落,走入人生低谷,弃官归于青田山中隐居,愤而将自己的为政理念和哲学思想注入书中。洪迈原本官路顺遂,却因其父得罪秦侩被贬谪,放下执念的他将人生起伏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入《夷坚志》。这是一部人鬼异事,也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照出官场百态,写尽世态炎凉。

每一部笔记的特色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随时代脉搏酝酿而生。

历史虽然是由个人的生活细节组成,但后人看到的正史几乎滤去了所有生活细节,笔记小说的趣味和价值正在于此。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的元代典章、文物、风俗、掌故颇多,有的是所见所闻,有的是道听途说,有的是摘抄前人史料,等等,书中记载的丰富内容对后人了解元代社会状况很有裨益。《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是一位“生活达人”,书中的戏曲理论体系是在汲取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戏剧实践,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进行全面总结建构而成,书中的娱乐养生之道和美化生活,更是全景式地展现了十七世纪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的图像。这些作者都是生活的“实践派”,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笔记里丰富的生活细节,带我们瞬间回到充满烟火气的古人生活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陆春祥在写《云中锦》这一本“笔记的笔记”时,不仅从9位笔记作者的作品中挖掘他们的人生故事,更通过实地探访、后人访谈等方式,尽力补齐作者人生轨迹的不详之处,追寻淹没在历史深处的文人心迹。

“笔记既是为了记录,也为书写历史之外的记忆。”《云中锦》以生动的细节和轻松的诉述,将一千多年前的笔记作者拉回到我们面前,感知他们与作品交织的命运,重现笔记江湖里的历史记忆。

《云中锦》

作者:陆春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内容简介:九篇传记,九段轶闻,还原历史上著名笔记作品的幕后故事。本书收录了段成式、沈括、叶梦得、洪迈、周密、陶宗仪、刘伯温、李渔、袁枚9位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传世之作《酉阳杂俎》《梦溪笔谈》《避暑录话》《夷坚志》《武林旧事》《南村辍耕录》《郁离子》《闲情偶寄》《子不语》。当作家与作品彼此观照,当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撞上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小小的笔记该如何讲述一个人和一群人的记忆?

--> 2022-08-03 □ 李 钊 ——读陆春祥《云中锦》有感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32818.html 1 书写历史之外的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