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3日

古诗词里的七夕

□ 韦凤美

一年等一回,365个日思夜念换来一次鹊桥相会,不禁令人叹息。七夕将至,望浩瀚星空,星河璀璨,梦里相思飘絮,感慨牛郎织女难得一聚,被世人代代相传。

从古至今,描写爱情的诗歌灿若繁星,每每读之,常常让人掩面而泣。古诗中描写七夕的诗词为数不多,最为脍炙人口的是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歌颂天上双星之间的距离虽有千山之远、万水阻拦,但拥有真挚细腻、坚贞纯洁的爱情。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白居易在《长恨歌》写出了爱情的另一种味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巧妙地运用连理枝、比翼鸟等典故写出帝王家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总有宠幸不完的妃子,不可能对某一女子专注,唐明皇和杨贵妃却演绎了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令世人唏嘘。

在“千古第一女才女”易安居士的笔下,写出了爱情的缠绵与豪放。《行香子·七夕》词曰:“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熟悉李清照的人都知道,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恩爱有加,然而,新旧党派的斗争使得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夫妻俩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词中道出了七夕痴男怨女对爱情的执着,写出了对重聚的期盼。

在书写七夕的故事中也不乏精短诗句,如范成大的“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写出了贫富的差距,富人家庭在欢天喜地地过节,农人只能在田间地头静静守望天空。

七夕将至,月淡星稀,四周弥漫着爱的气息,同时也被各种争吵声渗入,不禁仰天长问:爱情为何物?在古代,男女只有在成亲当晚才能目睹夫妻双方的面貌,爱情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然他们却能够互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现代人眼里,爱情成了一杯“毒酒”,是票子、房子、车子、面子的附属品,都想得到却又害怕得到,导致许多悲剧上演。

忆遥远历史,美好的爱情故事早已被尘封在册,羡煞天上双星,爱情依旧被纪念。

夏日读书兴味长

□ 李 坤

炎炎夏日,心烦气躁。古人说:“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读书消暑,能让人回归自然,让烦躁的心灵得到难得的憩息,让枯燥的生活丰富多彩。

夏日的清晨,天光熹微,鸟鸣啾啾,窗外的晨风裹挟着荷露的清香拂过脸颊,送来荷的芬芳与凉爽,和着纷纷扬扬的文字直沁入心脾。在院子里晨读,一定要选一个阴凉之处,若能在院子里扎起一架葡萄藤那是最好不过了。葡萄架下凉风习习,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文字如青绿的葡萄味清凉凉地落在身上。串串葡萄在朝阳的光斑里晃动,泛白的圆粒上微微漾着剔透的光泽,让人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液。晨风中,院外一池荷花翩跹起舞,给读书增添无穷的韵致。

楼下正在修路,轰隆隆的声音此起彼伏,连午睡也不安稳了。正好枕边有盐河系列小说集《少奶奶》,觅着作者的文字,循着小说的情节,与书中人物缠绵,向文字更深处漫溯。楼下传来的声音渐渐被磨去棱角,成了有节奏的鼓点。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何惧轰轰声响,于是一阵凉意袭来,书遮着脸酣然入梦。

午后读书,让人感觉到一股午凉的舒适。心静自然凉,我私下猜测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一位爱读书的人。午休刚过,睡意阑珊,这是一段真空时间,完全是为读书准备的。在骄阳、绿阴、清风里披卷,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手捧一本好书,直读到落日熔金时,有种今夕不知是何年的快意。

夏夜读书,别有一番趣味。窗外,星光点点荷叶田田蛙声阵阵,各色虫鸣与月光一应一和,为人间哼唱着一首夏日摇篮曲。夏夜的时光是留给读书人的,忙完一天的工作,静坐桌前,在台灯的光晕里打开一本书,让自己成为书中的一个角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每一次沉浸阅读,都是对心灵的一次练达和洞明,此时夏夜的热浪早被逐到千里之外。要是在葡萄架下秉烛夜读,说不定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呢。

--> 2022-08-03 □ 韦凤美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32819.html 1 古诗词里的七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