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名实习未转正的企业小白,最盼望的就是拿到工资。等到发工资,九张红通通的十元钞票在身,下班骑车回家的路上,我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是向父母伸手要钱的人了!
我直奔百货大楼皮包柜台,痛快地拿出24元,买下看了很久的一个皮革包包。大学几年直至工作,我一直背着高中时代的书包,那是妈妈用为我做裙子余下的布料,在缝纫机上轧出来的,边角早已磨得透亮,我却不好意思跟爸妈开口要钱买新包。
从百货大楼出来,正琢磨着给父母买点爱吃的东西,正巧听到路边有人叫卖螃蟹,当时不是螃蟹上市的季节,我也不会买,就让商贩随便挑了五斤,然后喜滋滋地骑上自行车走了。没一会儿,我看到路边的小摊有玩具,跳下车挑了两样,其中一样是中间靠一根曲轴联在一起的小鞋,把发条一拧,两只小鞋就“嗒嗒嗒”地走起来,声音很像小侄儿的脚步声。小侄儿正在牙牙学语阶段,但“姑姑”两字叫得甚是清楚,只要我在家,他就黏着我,让我陪玩。
回到家,父亲照例在看报纸,母亲在厨房忙活,我高兴地说:“今天发工资了。”父亲抬起头,瞭了一眼我新买的包包,抖了抖报纸,未置一词。唯独拿到礼物的小侄儿十分激动,捧着我的脸亲了一口。
晚饭时,揭开煮熟的螃蟹盖,我才发现很多都是空的,老话说,“不时不食”,好在父母很宽容,不像以往那般批评我不懂瞎买。饭后,母亲来我房间,掩上门对我提出批评:“不该一发工资就买贵的东西。”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意思,怕我大手大脚,不知节俭。末了又说:“既然有工资了,以后要每月向家里交饭钱。”
唉!向父母证明自己能够自食其力的路,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