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象州县石龙镇纪委以开展清廉建设为契机,通过设立“办不成事”监督投诉窗口、强化联动监督机制、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等措施,着力推动石龙镇强工业、保民生、兴乡村,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小镇。今年8月,石龙镇党委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设立监督投诉专窗
护航企业发展
“在镇纪委的协调下,办理林木砍伐许可证时间缩短到7个工作日。”今年3月,广西锦象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申请企业建设项目用地林木砍伐许可证事项办理时间较长,影响项目整体进度,镇纪委现场将情况反馈给镇政务服务中心。该中心收到问题反馈后,经深入细致研究,创新启用联动机制,通过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模式,将审批时间压缩到7个工作日,保障了公司项目用地顺利落实,如期开工。
今年以来,石龙镇通过设立“办不成事”监督投诉窗口,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办不了”“很难办”等“办不成事”情况,分类别、分责任部门予以登记,并将问题抄告给责任部门,推动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石龙镇纪委持续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回访,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等方式,听取企业负责人、群众对政务服务环境的意见,广泛收集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分析,分类建立台账,督促分管领导和镇政务服务中心查找问题根源、症结出处,理顺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能。
目前,该镇“办不成事”监督投诉窗口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13件,发出问题整改抄告单7份,解决问题9件,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企业经营发展赋能添力,推动石龙工业强镇建设。
强化联动监督机制
推动项目落实
去年以来,石龙镇纪委通过“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紧盯民生热点、痛点、堵点问题,扎实推动“人大+纪委”联动监督落地落实,形成监督合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马列田至湾龙水利渠道项目总长1.3公里,总投资59.5万元,于今年2月开工。由于资金、土地纠纷等问题,项目推进缓慢,经人大代表在“代表在线”APP平台反映后,人大和纪委随即开展联合跟踪监督,项目在4月底竣工。
同时,石龙镇纪委采取“镇纪委+村务监督委+镇民政部门”联合监督方式,对村务监督委每月核查上报的疑似问题名单,同镇民政部门认真研讨分析,再由镇民政部门对上报的疑似问题名单进行逐户核实,确保民政救助“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不漏一户一人”。去年以来,石龙镇组织8个村(社区)监督委排查各类救助对象500多户,发现疑似漏保、错保等问题80多个,涉及漏保33户、需停保89户,督促清退补贴2400元,推动民生项目精准落实。
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扎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篱笆,石龙镇纪委立足实际,紧盯村小组财物管理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微腐败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构筑起常态化、立体式、全方位“小微权力”监督约束机制,推动基层有效治理。
该镇积极推行村财物管理小组制度,财物小组由3人组成,分别管存折、密码和账本,避免村民小组长一人“三管”问题,守好村民的“钱袋子”。推行公开“唱账”机制,“唱账”会上,报账员对每一笔账目的时间、内容、金额、经手人进行公开通报,并提交在场的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进行表决,将村里的账目公开透明化,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4月,石龙镇迷赖村规范运用村级集体资金修建灌溉水渠和7公里机耕路,惠及全村4000多亩土地……据悉,去年以来,石龙镇将集体资金用于修路、修水渠、建篮球场、抗旱等的村小组33个,支出金额约200多万元。
此外,镇纪委还通过强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次性种粮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目标价格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60多个,督促退还补贴6700元,推动惠农惠民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