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校则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基层党校要牢记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党校姓党,践行时代使命担当
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治校的灵魂和主线、是党校的价值和使命所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加强锤炼对党忠诚的品格,坚持党校姓党,践行党校新时代使命担当。要始终坚守党性原则,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服务中心大局,自觉把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放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去精准定位,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聚焦本地的工业、农业、商贸、文旅等方面的发展育才献策,着力“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
专心培养合格干部。党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要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基层党校要为本地培养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开放开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优秀干部,用坚定的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守正创新的工作思维,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二、坚持为党育才,提升干部培训质量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要为党培养造就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此,基层党校要科学设置教学布局,在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上想办法、下功夫、开新局。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突出主业主课的占比,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培训,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凝心铸魂;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进一步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提升学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抗压、迎战、攻关的斗争本领,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使之更好胜任领导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坚持质量立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基层特色和泥土香味的数字化订单式、菜单式、预制式教学新模式,探索“专题辅导+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微型论坛”等课程构成形式,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式和行动学习等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学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加大教学科研融和力度。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原则,围绕学员工作实际关切,围绕本地工业强链延链补链、农业产业发展、文旅健康和民生福祉等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卡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拿出过硬成果,传道授业解惑,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党输送优秀人才。
三、坚持为党献策,发挥决策咨询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党校必须做好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哪些方面建言献策”。
深度聚焦“党之大计”为党献策。党校要发挥好学科优势、学术优势和话语优势,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党的建设总要求、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等方面,着力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言献策。要生动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创新理论,讲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所以然”。要从基层实际出发,围绕党的“五基三化”建设、创建并巩固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达标县和深化作风建设,深入阐发。
深度聚焦“国之大者”出谋划策。要深度融入和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各方面,对影响当地做强大工业、大农业、大文旅等经济社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卡口、“瓶颈”,用辩证眼光作出科学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彰显党校智库担当。
深度聚焦“民之所盼”献计出力。围绕当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百姓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选题立项,走出学校、走出办公室,躬身沉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凝聚科研力量,挖掘学员“富矿”,加强联动合作,全力为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
四、坚持从严治校,锻造风清气正学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全面从严治校、从严管理必须贯穿党校工作的全过程。
坚持党管党校。坚持全党办党校,基层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党校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
坚持从严治教。坚持规范化办学,从严加强基层党校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突出学术、党建的“双带头”标准,树立从严治校的标杆。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专兼结合、引培并重,建设一支忠于党、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党校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基层党校办学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从严治学。基层党校的学员既有科级领导,也有来自乡村的“两委”干部,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加大制度执行力度,规范教学组织、学员管理、临时支部建设等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考勤、考核措施,强化学员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引导学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研究问题、磨炼本领,让学员锻造并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愿意学、专心学、奋力学,思想得到净化、党性得到熔炼、作风得到改进、本领得到增强,使基层党校成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光辉“红色学府”。
(作者系象州县委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