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的《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为进一步规范邮政行业发展,顺应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改善从业人员和用户体验提供技术支撑。(4月9日《人民日报》)
据了解,《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一项关注快递包装上粘贴的电子运单的总体要求,另一项关注寄递地址的编码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更加注重保护隐私。具体来看,《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设立专门章节,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内容。一是禁止显示完整的个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等;二是推荐对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三是规范个人信息相关内容的读取权限,快递电子运单上隐藏的、加密的信息内容,仅限于快递企业及其授权的第三方、相关管理部门使用相关设备合法读取。
快递实名制的普及,使快递面单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一旦被泄露,无疑给个人带来安全隐患。此前媒体就曾曝光通过快递面单非法获取公民隐私信息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随着电商市场的发展,电子运单的数量庞大,我国每年完成的快递件量超过1000亿件,凸显了电子运单新国标的重要性。新国标明确了纸张、背胶、油墨以及字体字号、隐藏及加密处理、胶粘物理性能等系列技术指标,快递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等宜采用射频识别、手机虚拟安全号、电子纸等技术或产品,对快递电子运单上的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新国标为企业“立规”,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认认真真落实。
总之,电子运单新国标令人充满期待。当然,个人在寄快递时也应多加防范。诚如业内人士建议,收货地址尽量不写居住地址,可填写公司地址。必须填写居住地址时,可以只写至楼层,无需填写具体房号。收件后,对贴有快递单的外包装,抹去个人信息后再扔掉。养成这些习惯,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