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游客吐槽甘孜一公厕需凭空瓶进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游客自称在四川甘孜州折多山上厕所,需拿空矿泉水瓶兑门票才能进去。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9日傍晚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该厕所实为318川藏绿色驿站,是一个环保项目,欢迎公众提出宝贵的可实施方案便于优化改进。(4月9日中国新闻网)
乍一看,该景区似乎不近情理,游客必须捡拾矿泉水瓶才能上公厕,有违人性化服务原则。但经网友对视频画面仔细辨识和环保社团的公开澄清,涉事厕所并非景区公共厕所,而是一间“绿币厕所”,属于公益环保项目,为倡导游客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而设置,有助于减少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可见,视频解说有失偏颇,该事件只是一场误会,公众应理解与支持“绿币厕所”。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沿川藏线、青藏线进出西藏,沿线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垃圾问题,影响脆弱的生态环境。绿色江河环保社团沿青藏公路调查显示,平均每隔1米就有1件垃圾,10年增长了10倍。2017年,该社团沿青藏公路建立了6个青藏绿色驿站,有免费厕所、免费停车位、免费热水。游客使用驿站服务,需放下垃圾或者带走一袋垃圾。此举每年影响数万游客和司机,带走了十几万件垃圾。
报道中的“绿币厕所”位于川藏线上,实为318川藏绿色驿站,乃是在青藏绿色驿站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垃圾桶,游客通过投放垃圾,手机扫码兑换绿币,支付后即可免费上厕所、免费停车。由此可见,“绿币厕所”旨在引导游客捡拾垃圾,帮助树立环保理念,推动文明旅游风气深入人心,逐步解决垃圾污染问题。
鉴于人有“三急”,该驿站作了人性化规定,游客太多可直接排队上厕所,无须用垃圾换绿币,手上没有垃圾也可上厕所,方便时捡拾一个垃圾换绿币。可见,“绿色厕所”并未强制游客必须提供垃圾,而是重在引导文明行为,植入环保理念。
当前,旅游业快速复苏,各地景区迎来大量游客,随之而来出现乱扔垃圾现象,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绿币厕所”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各地景区可以借鉴,在严格落实文明旅游规则之外,可创新措施,以激励的方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主动参与环保,共同维护景区卫生环境,让景区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