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看到尹永用广西语言、广西形式讲述广西故事的剧本选集《剧弦独奏》,书中以山歌为题材的大型民族歌剧《壮人恋歌》深深吸引了我。广西山歌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来宾的文化名片。我是身在外地的来宾人,对家乡的山歌情有独钟。《壮人恋歌》描写红水河畔壮族人民继承“一日三餐歌拌饭”的古老传统,在改革开放前夕,与封建社会禁唱山歌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得到地方党组织保护和支持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懂民心、体民情、顺民意的深刻主题,回答了饱经磨难的山歌为何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把壮族人民嗜歌如命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古老的山歌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和时代光彩,展示了山歌创作的新境界。
《壮人恋歌》的山歌超越了原始口头文学的功能,创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剧中所塑造的一批人物,无不与山歌的滋养息息相关。主人公蓝梅英是当地有名的山歌手,从小在山歌窝里长大,刘三姐是她心中的偶象,山歌培养了她坚毅不屈、以歌为戟与禁歌势力作斗争的品性,一针见血地讥讽禁歌的邪恶势力:
真好笑,
灯草怎能来架桥,
老糠搓绳怎掏马,
笑你水中把月捞。
她之所以为唱山歌不惧生死、隐姓埋名,就是坚信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壮族人民的大救星,是唱歌人的靠山。她高唱:
大树底下种海棠,
不怕雪来不怕霜;
哑巴又可开口唱,
心中有个红太阳。
即便在邪恶势力监视下,依然鼓励城里来的寻歌姑娘:
要吃嫩笋三月三,
要吃杨梅把树攀,
要学山歌慢慢访,
有心莫怕路头难。
学歌路上十个湾,
十个湾上九个滩,
十湾九滩闯过了,
眼前大道是平川。
当听到山歌回复后,梅英情不自禁地赞美:
唱得好来唱得乖,
唱得心开花也开,
唱得山转水也转,
唱得云来雾也来。
四句排比,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梅英对山歌的深深爱恋可见一斑。再看看梅英与古良的爱情,又是何等的温情浪漫:
想妹昏,
十根肝肠断九根,
还有一根养哥命,
不知是死还是生?
妹更昏,
想哥三魂断两魂,
离别阳间三日整,
听哥言语又还魂。
城隍庙里砍鸡头,
生不丢来死不丢,
哥扯眉毛做灯草,
妹滴眼泪做灯油,
不用猪肉不用酒,
不穿绫罗不穿绸,
唱起山歌跟哥走(带妹走),
山歌相伴到白头。
歌者呕心沥血的许愿彰显了爱情的坚贞,弥漫着民间习俗的浓浓色彩,不亚于“奈何桥上等三年”的宣誓。再看剧中的贱哥,他是个“唱反歌”的角色,不畏权势,豪放无羁,山歌尤为辛辣:
上面有病下面疯,
乱下暴雨是雷公,
老天放屁地下臭,
你们一帮跟屁虫。
为避免挨“抓辫子”,面对城里来的寻歌姑娘,巧妙地以念代唱,嘲讽禁歌的现实:
古怪多,
一个鸭蛋滚下坡,
鸭蛋不烂石山烂,
山歌里面有毒药。
种田唱歌腰会弯,
挑担唱歌背会驮,
唱歌中毒住医院,
要你肚痛喊哎哟!
山歌是个害人魔,
害我颈上吊秤砣,
挂块大牌游村寨,
靓仔变成歪颈哥。
这些性格化山歌,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山歌辛辣、幽默的传统,使贱哥讥讽、鞭笞禁歌邪风的形象活灵活现。此外,九叔公的机智幽默、布央的朴实憨厚、小蕾的青春靓丽以及丑妹纯真无暇的形象,都是靠山歌塑造完成的。
《壮人恋歌》中的山歌毕竟是剧中之词,必须表现故事,推动剧情发展。作为歌剧唱词,七言四句的形态显然不利于旋律的发挥,务必突破。但,作者力求不离山歌的韵味,又能有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如,序歌:
唱山歌,
歌声飞过九寨十八坡,
深山老弄歌不断,
自古都是山歌窝,
有人誓为歌去死,
有人要为歌而活,
山歌到底是什么?
是春天的花,
是秋天的果,
是夏天的风,
是冬天的火,
啊,山歌,
远古走来的山歌,
勾魂摄魄的山歌,
出生入死的山歌,
难舍难离的山歌,
山歌、山歌、山歌……
字句、格式的变换,依然浸润着浓浓的山歌韵味。剧中九叔公的很多唱段都是山歌变异的结果。如:
雨雾濛濛莫进山,
暗礁凶险莫行船,
虽说是山外春风暖,
深山弄仍是冰雪天,
你虽不是我亲生女,
你父亲同我是歌友,
亲如兄弟心相连,
打雷怕你遭闪电,
下雪怕你受饥寒,
进山为你先探路,
下河帮你撑好船……
《壮人恋歌》中的山歌,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作者除创作大量新山歌外,还运用并改造了不少传统山歌。新山歌与旧山歌水乳交融、一脉相承地融合一剧,成就了一部浓浓的广西味民族歌剧,体现了作者善于用旧如新、新写似旧、新旧辉映、浑然一体的手法。如,在第一场歌圩上,为介绍人物,提出矛盾,作者改造和新创了不少似传统又是新创的山歌。青年布央是个唱歌新手,为找对象来到歌圩,他唱道:
歌圩之夜唱歌来,
山歌一唱心花开,
黄嘴嫩鸟初开嗓,
五音不全也登台。
陪同他到歌圩,滑稽诙谐的贱哥,开诚布公地唱出自己的心声:
唱起山歌找老婆,
未成连情动手摸;
祖宗葬在螃蟹地,
莫怪老子手脚多。
再如布央用不正当的方式向梅英求爱遭拒,懊丧地唱:
亏了亏,
梨木烧炭变成灰,
上树摘花跌落水,
下水捞花水又推,
只因不会唱山歌,
无缘摘得好花回。
接着贱哥和歌友们嘲笑地唱:
阿哥今夜上歌台,
看见鲜花朵朵开,
伸手去摘花又谢,
缩手回来花又开。
哎哟哟,
不是唱歌命,
莫要采花来,
不会唱歌壮家仔,
半边席子起青苔。
传统山歌的浪漫、夸张,在此恰到好处地发挥。“伸手去摘花又谢,缩手回来花又开”,把布央失恋的窘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意趣盎然,可谓广西山歌的经典绝句!此处,对山歌的节奏作了调整,气氛活跃,情趣倍添。
剧中除第一场歌圩外,三姐显灵、神秘对歌、山歌批判会等情景中各类抒情、求爱、幽默、诙谐的山歌,通过形象比喻、浪漫夸张的多种手法,表现得酣畅淋漓。戏因歌而美,歌因戏而活。能把众多韵味十足的山歌集于一剧,《壮人恋歌》继承了《刘三姐》的创作传统,拓展了广西山歌的魅力,为广西特色的民族歌剧添了一笔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