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拜读了剧作家尹永的民族歌剧《壮人恋歌》,深为剧中富有浓郁风味的山歌所吸引。读完全剧,我认为剧中的山歌,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一、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增强山歌语言的风趣性和表达力。比喻是山歌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段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恰当的比喻就没有优秀的山歌。《壮人恋歌》一开场就突显了这个特色,例如老实厚道的山歌手布央唱的山歌:
歌圩之夜唱歌来,
山歌一唱心花开。
黄嘴嫩鸟初开嗓,
五音不全也登台。
用“黄嘴嫩鸟”比喻初学山歌的新手,用“五音不全”调侃新歌手的技艺不熟练,非常贴切生动。
二、用夸张手法增强山歌语言的穿透力。夸张是山歌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手段,优秀的山歌离不开夸张。例如山歌手古良唱的山歌:
想妹昏,
十根肝肠断九根。
还有一根养哥命,
不知是死还是生。
用“十根肝肠断九根”表达思念情人的剧烈程度,非常有艺术张力。按常理,一个人若是十根肝肠断九根,人早不在了。可是,人们仍然乐意接受这样的夸张。因为,真正的艺术需要夸张。
三、用排比句增强山歌语言的气势。排比句也是山歌常用的修辞手段。如山歌手梅英唱的山歌:
未曾吃酒先摆杯,
未曾下雨先打雷。
未曾连哥先得梦,
一夜梦见两三回。
这首七言四句山歌,就有三句意义相近、结构相同的句子叠加排在前面,增强了女山歌手暗恋情人的凄苦难耐。
四、语言的高度口语化。山歌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升华,口语化是它的主要特色。口语化的最大优势是易唱、易懂、易流传,一唱就顺口,一听就明白。《壮人恋歌》的山歌,没有文绉绉的书面语言,山歌手唱出的山歌,就像山间流出的溪水,山谷吹出的清风,顺畅而又自然。
五、语言形象体系生活化。山歌是用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不管是和他人讲道理还是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山歌都是靠形象说话。山歌借以说服人、感动人的形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形象,这个特点在《壮人恋歌》的山歌中十分突出。不管是比喻、夸张、排比的句子,还是起兴的句子,所涉及的形象都是劳动人民生活中常见的形象。例如九叔公唱的山歌:
早晨看见牛生蛋,
晚上看见马生角。
今天遇着新鲜事,
城里妹仔来学歌。
牛和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牛不会生蛋,马不会生角,这是人们的生活常识。又如山歌手布央唱的山歌:
树上斑鸠叫咕咕,
哥今无妻妹无夫。
我俩都是半壶酒,
何不倒拢做一壶?
起兴句子中提到的“斑鸠”和比喻句子中提到的“半壶酒”,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把情和理都寓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象之中,使得山歌更具有亲和力和融和力,所以容易感染人、打动人。
六、容易传唱的韵脚。山歌是最讲究押韵的艺术,可以说不押韵就不成为山歌。在七言四句的山歌中,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但第二、第四句一定要押韵。而且,押韵的那一句,句末的韵脚应该是平声字,才能把后面押韵的字唱得悠长,以便增强山歌的魅力。这个特点在《壮人恋歌》的山歌中全都具备,有些字按汉语拼音是仄声字,按方言则是平声字。山歌是口语化的艺术,所以也应该用方言来唱。《壮人恋歌》里的山歌注意到了这点。例如山歌手阿贵唱的山歌:
背时多来背时多,
捡个螺蛳空了壳。
口干想饮芋苗水,
刚刚捧起又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