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4日

加“油”绘就新“丰”景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生态惠民、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推广香花油茶和油茶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力发展绿色油茶产业,积极探索新型经营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双赢”的发展之路。

据统计,全市油茶林面积达20万亩,其中选育推广香花油茶优良品种7个,种植面积1万多亩;油茶产业覆盖带动脱贫户2000多户,受益人口2万多人,促进年人均增收800多元。

“油茶+N”发展模式,释放产业潜力

我市始终把发展油茶产业同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相结合,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推广“油茶+N”复合经营模式,着力解决油茶造林落实难等问题,提高土地产出率。

我市率先在全区尝试“澳洲坚果套种油茶”,在兴宾区凤凰镇北五林场500亩澳洲坚果基地内套种油茶3万株,2022年收获澳洲坚果1万公斤、油茶果3万公斤,总产值约68万元,比澳洲坚果单一种植增收18万余元,实现一地双收。

随后,相继在全市推广“油茶+茶叶”“油茶+八角”“油茶+桉树”等模式,套种面积共计2500亩。

在武宣县桐岭镇花山村油茶基地,采取“油茶+天冬”套种模式,套种面积50亩,每亩可增加收入约600元。该基地负责人廖徳家介绍,基地2019年被列为自治区级示范点,已带动500多户农户发展油茶产业。

“基地+农户”带动模式,引领长效增收

我市推行“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产业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入园务工实现增收,通过抓示范、树典型,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辐射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

如,利用广西维都林场油茶基地的资源、资金、技术等优势打造油茶小镇,谋划油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林下经济等有效衔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目前,维都林场油茶小镇核心区面积建设3700多亩、林下经济800多亩,已被评定为自治区五星级林业核心示范区。同时,全市6个县(市、区)建有油茶示范基地10个,总面积1.12万亩,覆盖带动脱贫户1250多户;成立油茶造林专业合作社20家,辐射油茶造林面积5万多亩,受益人口1万多人,年人均增收超1000元。

“我们采取‘村党委+村级股份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创建地有村千亩香花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武宣县禄新镇地有村党委书记黄海志说,预计今年油茶丰产期可产鲜果50万公斤,产值500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

“科技+品牌”赋能模式,推动提质增效

我市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政策优势,携手科研院校企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油茶新品种引种试验。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西益元香花油茶新品种中试基地已引种香花油茶新品种,据测产,种植四年香花油茶亩产茶油达71公斤,较普通油茶提升约260%。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与广西林科院合作选育的香花油茶品系,获评定为南方油茶产业发展推荐品系。截至5月22日,全市种植香花油茶总面积达1.3万多亩。

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市油茶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任务分别是4.5万亩、1万亩,目前全市已完成油茶造林1.87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0.44万亩,获一季度红榜通报。

“能人+农户”推广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在选育油茶新品种的同时,我市还大力培育能人,通过“能人+基地+农户”模式推广新品种,带动合作社、企业、个人等合作种植香花油茶1万多亩。

据悉,企业可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油茶种苗和技术指导,还跟种植户签订产品回收协议,进行统一收购;农户将土地出租给种植大户或种植基地,并到油茶园务工,从事育苗、除草、摘果等工作。香花油茶产业的发展,有效助力种植户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加,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务工机会,促进部分农户实现年均增收约2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从油茶种植的扩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从深挖造林用地的潜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兑现产业扶持政策、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四个方面抓好落实,让油茶种植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发展的产业。”市林业局局长覃燕由说。

--> 2023-05-24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45077.html 1 加“油”绘就新“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