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9日

城郊风光 无需远方

周桂源

伟人关注过的大藤峽,珠江上的世纪水利工程,胜利地完工了,给故乡赠予了一米暖融融的阳光。

暑假已过半,知了的聒噪增添了夏日的焦烦。教历史课的谭老师,平日里酷爱书法、拓古碑,早有意到东乡镇向东一带的荒野山林去转一转,藉以猎奇探幽。我们定下暑假到县城的上、下江和大山远足一次。

大藤山山脉和双髻山山脉,像飞天仙女的两条青绿色飘带,柔美地飘在黔江河边。

一条劈山开筑的混凝土公路,从县城沿黔江河北岸,蜿蜒轻盈地向东延伸而去。澄碧宽阔的江面上,流淌着南来北往的千吨级驳轮。灰白洁净的公路、黄色的劈山坡面、星星点点的村屯、无数条山溪,与沟壑与桥涵、青的山峰、绿的田野,以及红的、白的山花,组成一条流畅的五线谱。上峡江、下峡江的原生态村寨,山珍竹笋、响泉松籁、鸟语花香、蜂鸣虫叫,甜润的山风,薄雾流岚,远胜于城市里的喧嚣。

下江村潘先生为我们做向导。小汽车欢快地行驶在沿江公路上,时有林荫蔽日、流水叮咚、飞鸟翔云、山风啸窗。蓄水后的大藤峡江面上驳轮相会、鸣笛互答。

从上峡江,经大片塘村,过下峡江村民委新建的办公大楼,我们在养猪专业合作社停下休息。合作社社长陈桂海热情地接待我们。陈桂海的父亲九十二岁,身体矍铄,笑容可掬。老人家说:“这里空气好、风景美,青山绿水总能使他身心舒畅,城市的空调比不上山风江风。”

主人陈桂海忙着给我们煮中午饭,鸡鸭鱼肉自产,笋蔬瓜果地里现摘。女主人拿出自采自制的山茶,自来水是从山上接来的山泉水,一时间,笑语声声,满堂茗芳。

午饭后,匆匆告别热情的一家人,汽车又开始上路。

上江和下江两个村民委共27个自然屯,因大藤峽水利工程蓄水,有许多村民搬迁到县城的安置小区,余下的村民依然保持壮族先民依山傍水而居的习惯,许多村名都带有“那”字,如那珠、那马、那落、那么等。潘先生解释,“那”字从壮语翻译过来是“田”的意思,“么”字翻译过来是“新”的意思,村屯的名字都赋有新奇美好的寓意。

我们的最后一站,在下峡江村委蚊帐岗石兀山下陈桂南家落脚,这是下峽江最后一户人家。翻过蚊帐岗,东边就是桂平市界。主人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招待我们。山泉茶水、冰冻西瓜、稀粥、红糟酸、油炸鱼、干鲜笋,满桌丰盛新鲜的土货,尽是大自然馈赠的原味食材。

蚊帐岗高千米,是大瑶山南麓双髻山山脉的尽头,蚊帐岗山脚就是湍急的大藤峡水道。武宣县与桂平市以蚊帐岗山脊为界,西边顺坡而下是下峡江村民委管辖地。

有史记载,蚊帐岗石兀村有股泉瀑叫“马射尿”,山泉水周年四季从山上石岩宕落而下,瀑下有深潭,水清难见底。泉瀑喷落在石壁上,发出“啪啪啪”的声响,人们用声形给此瀑布取名“马射尿”,流传至今。由山民引路,我们有幸亲近“马射尿”响泉。一匹白帘从山崖上凌空飞降,玉珠飘撒,“哗啦啦”地敲击着石壁,石兀山沟,林密风清,泉流咚咚,如歌如诉。由于山林得到科学保护和发展,瀑布流水量丰沛,溪水弯弯曲曲,一路唱着歌儿汇入黔江,奔向大海。此情此景,我更觉得瀑布应更名为“马嘶泉”,可一扫旧时土俗无雅的称谓。

暮霭四合、山色空蒙,多看一眼蚊帐岗,令人陶醉和感叹,心中升腾对大山的敬畏情愫,不由得再掬一捧石兀山甘醇的乳汁。

--> 2024-08-09 周桂源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65416.html 1 城郊风光 无需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