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8月10日是传统节日七夕,连日来,忻城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庆浪漫佳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8月1日,红渡镇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七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大家饱含深情诵读历代文人墨客的七夕佳作《鹊桥仙·纤云弄巧》《乞巧》等,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七夕节的独特韵味。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吗?”8月2日,红渡镇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到六纳村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过七夕”主题活动。情暖童心室里,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七夕的由来及相关传统文化习俗,与他们共同绘制七夕主题彩画,让中华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
8月7日,安东乡桃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暨“七夕话文明,弘扬好家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优良家风家训。活动中,桃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义为大家介绍七夕的由来、风俗和文化内涵,并分享“最美家庭”故事。互动环节,村民代表分享了自己对家风家训的认识和感受,讲述身边的家风故事。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大家表示将发扬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当好家风建设的“示范者”、优秀家风的“传承者”。
8月7日,忻城县欧洞乡里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一场主题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七夕”的特色活动正在进行。活动伊始,志愿者手持话筒,用亲切的话语开启了七夕的科普之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七夕为什么被称为‘乞巧节’吗?”志愿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向学生们科普七夕的节日风俗,让大家深刻了解传统节庆文化。
接下来的戏曲教唱环节,民间戏曲爱好者赵美生身着民族服饰走进教室,一经亮相便赢得了阵阵掌声。她向大家介绍了有关七夕的戏曲唱段和创作背景,并选取经典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与现场学生展开互动对唱,优美动听的旋律让人回味无穷。“原来戏曲这么好听,而且学起来也很有趣!”活动结束后,一名小学生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借助传统戏曲这一艺术媒介,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加深,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与自觉。
8月9日,古蓬镇组织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过七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志愿者诵读经典诗词《乞巧》,引出牛郎织女的经典爱情故事,同时分享了七夕的由来、文化习俗和文化内涵,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古典诗词旺盛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
当天,志愿者还分享了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发挥想象力,精巧构思,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同时体验非遗剪纸技艺。”志愿者韦程文说。
(于子景 黄东来 覃忠梅 韦忻妮 苏 翠 陈俏宇 韦娟娟 蓝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