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清文) 11月7日上午,记者从来宾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量同比下降54.70%,损失金额同比下降51.86%,实现发案、损失“双下降”目标。全市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相关上下游黑灰产嫌疑人3240人,同比上升47.67%,成功返还群众被骗资金共1276.29万元。
然而,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仍在不断翻新,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设计出一系列复杂的诈骗模式。他们先在网络上行骗,再诱使被害人提取现金或购买黄金,然后利用网约车等交通工具将财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由同伙取走。这种诈骗方式以线下验证、投资理财或兼职刷单为幌子,极具迷惑性。
面对这一挑战,我市各部门积极响应,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了全方位的反诈格局,凝聚了各方力量,并通过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信行业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广泛开展宣传与警示活动,为公安机关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有效减少了涉案电话卡的使用。人民银行来宾市分行则从多方面防控银行账户涉案,保障账户安全。市交通运输局针对网约车托运诈骗,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管理,包括宣传、查验、企业管理和部门协作。公安机关更是加大了打击力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手段,成功侦破了一系列重大诈骗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针对网约车运送现金和黄金的新型作案手法,市公安局向公众提出防范建议:普通群众在涉及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交易时,要提高警惕,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和交易目的。黄金销售店铺遇到消费者大量购买黄金时,要提醒消费者防范诈骗风险。网约车主接单时若发现可疑情况,如乘客神色异常、目的地奇怪或要求运输大量贵重物品且行为异常等,要告知乘客可能存在诈骗,若乘客不听劝阻坚持送货,车主需向平台报备并在安全前提下适当监控。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广大市民若发现可疑情况,可拨打96110反诈专线咨询或拨打110报警,共同守护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