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象州县百丈乡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人才”这一关键点,从“蓄才、育才、用才”三个方面出发,着力锻造一支乡村振兴“硬核”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在“蓄”字上求精准,构建人才“储备链”,打造振兴新引擎。百丈乡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深度挖掘辖区能人,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每季度动态更新人才信息库。目前,共储备在外人才67名、返乡人才66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14名、村“两委”副职后备人才28名、来宾市“土专家”2名、乡村振兴专员2名。同时,注重柔性引才,加强与高等院校联动,为高校人才提供实践锻炼平台。今年以来共有35名广西大学学生志愿者到百丈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9名百丈籍大学生进村开展联村助村活动。
在“育”字上下功夫,搭好人才“培育链”,激活发展新动能。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络帮扶机制,及时宣传有关创业政策,帮助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申请、项目用地、项目道路建设、项目申报等方面困难,为他们提供“保姆式”创业服务。同时,根据需求,分类分批,量身打造“靶向学习”内容,今年以来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开办面点培训班1期、家政服务技能培训2期、护理技能培训1期;组织返乡人才、村“两委”后备人才到罗秀军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古才农产品交易中心参观学习1次,受众达1000余人次。
在“用”字上见实效,形成人才“使用链”,赋能产业新发展。建立以乡村人才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为桥梁的“一核多元”机制。吸引返乡创业人才黄祖强合作投资大满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投入资金250万元建设菌棒厂,吸纳30名脱贫人口务工;引进广西恒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万亩砂糖橘种植基地,每年带动就业1000余人次;引入广西象州百丈酒业有限公司,盘活那沙村6000平方米闲置固定资产作为厂房,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有力推动百丈米酒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汇聚人才力量,成立文化教育促进会,为当地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和智力支持,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农耕研学、休闲骑行等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今年,该乡成功举办大雷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吸引游客1万多人次;大满村获评来宾市第二批“乡村振兴·五星争辉”(产业振兴类)星级村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