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位于禄新镇上堂村山脚下的武宣县长立牲畜养殖有限公司,4栋3层结构建筑的养殖场一字排开。周围环境清幽,远离村庄的选址鲜有人至,这片区域成了生猪舒适成长的乐园。
据悉,武宣县长立牲畜养殖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分两个养殖区域,离主区相隔不远处还有2栋相同结构的养殖场。该公司采用全自动化现代养殖模式,夏天水帘控温,冬日灯光照暖,刮粪机清扫粪便,经三个发酵池沉淀过滤后,产生的养殖废水可直接成为浇灌甘蔗和树木的有机肥料。该项目占地约100亩,投资总额约7000万元,目前共建有6栋“楼中楼”式的养殖场,每栋可同时容纳生猪4000头,是武宣县颇具规模的大型生猪养殖场。项目建成投产后,有望年出栏生猪57600头,按照每头售价2000元计算,每年收入达1.15亿元,扣除养殖成本1.06亿元,每年可实现利润约900万元。
“公司于2023年3月立项选址,当年12月陆续建成部分养殖猪圈。目前已出栏商品猪2.2万头,还有存栏1.7万头左右。”该公司管理人员何基礼介绍,项目立项后,从选址、征地、环评、审批到协调融资,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实现“平地起高楼”,刷新了从筹建到正式养殖的速度纪录。
采用全自动化养殖模式,一个偌大的养殖场,在生猪存栏量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只需18名饲养员便可负责日常的喂养和清洁工作。
“让生猪住进‘楼中楼’,是推行现代化养殖的一大趋势,可以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何基礼表示,推广高楼养殖模式,既能节约土地成本,提高畜牧单位面积产出率和养殖环节的动物疾病防控能力,也能降低人员管理成本。目前,武宣县海康石祥养殖场、广西武宣金陵畜牧有限公司等6家生猪养殖场均采用“楼中楼”式养殖模式。(陆原令 韦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