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寺山镇上团村:

“评”出好榜样 “议”出新风尚

□ 黄文雨

“传统美德要继承,陈规陋习要抵制……”在寺山镇上团村,随处可见移风易俗宣传标语。

“以前我们碍于面子,子女婚礼筹办得很隆重,担心办得比别人差会被外人说闲话,子女心里不舒服。现在,我们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一切从简,形成了良好风尚。”村民黄先生说。

这一变化始于上团村道德评议会的成立。近年来,上团村在寺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做好产业富民的同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建渠道、树典型、广宣传等一系列举措,涵养文明乡风,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

在道德评议会现场,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道德评议会成员围坐在一起,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等事项进行评议,就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不仅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更让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乡村蔚然成风。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婚丧嫁娶、节庆祭祀,各地习俗不同,但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给群众增添的负担同样沉重。“以前村里办事喜欢比排场,导致经济压力大,邻里间也时有矛盾。自从道德评议会成立后,风气好多了。”“现在,大家开始注重节俭办事,村里也变得更加和谐。”不少村民对道德评议会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发挥的作用连连称赞。

为减少群众负担,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上团村立足各屯情况,破旧俗、树新风、惠民生。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对红白事桌数、人数等作出群众愿意接受的倡导性规定,推动“攀比成风”向“符合常理”转变;统一宴席标准,制定以当地家常菜、特色菜为主的“节俭套餐”,明确宴席的人均支出限额,推动“铺张浪费”向“勤俭节约”转变;统一礼金上限,由村民自行商定礼金限额,推动“面子负担”向“里子亲情”转变;统一服务队伍,可由专业团队提供物资设备、餐饮服务,也可由邻里乡亲相互帮衬、互帮互助,推动“繁杂琐碎”向“简便高效”转变;统一监督管理,以村规民约制定奖罚机制,推动“管理缺位”向“合力监督”转变。这些举措,既保留了传统礼仪的温度,又卸下了人情负担的重压。

在上团村的乡间小路上,活跃着一支由道德评议会成员组建的移风易俗劝导志愿服务队,他们挨家挨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将移风易俗理念传递到每一户村民家中。同时,在农家书屋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移风易俗”的形式,呼吁村民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培养文明乡风。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上团村通过道德评议会评选“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媳”等先进典型,激励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相互监督。同时,道德评议会成员注重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再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渐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上团村成功申报来宾市“星级文明户”1户、兴宾区“星级文明户”2户。

为创建整洁、舒适的村庄环境,上团村积极召开道德评议会和村民议事会,通过后盾单位支持和村民自筹资金,去年拓宽硬化村道3.5米,新安装路灯200余盏,新建文化综合楼1栋,植树100多棵,实现了村庄硬化、亮化全覆盖,绿化、美化再升级,惠及群众6000余人。

如今的上团村,路灯亮了,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了;空气清新了,环境更加优美了;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一幅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 2025-04-07 □ 黄文雨 寺山镇上团村: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76239.html 1 “评”出好榜样 “议”出新风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