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刊象州讯 春耕时节,万象更新,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4月11日,笔者来到象州县妙皇乡大梭村罗汉果种植基地,一幅热火朝天的劳作画面映入眼帘。在整齐排列的果架下,20多位来自不同民族的村民分工协作,有的挥锄挖坑、有的播撒种苗、有的浇水灌溉,抢抓农时种植罗汉果苗。
“春天种下一蔸苗,妹种罗汉乐淘淘,希望秋天结硕果,亩产万个收入高。”一位壮族村民在种植罗汉果苗时,随口唱起悠扬的山歌,歌声里流淌着对秋日丰收的美好期盼。
据介绍,大梭村于2023年走上罗汉果规模化种植之路,凭借“短平快”的产业优势,逐步打响“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今年,象州县总工会积极作为,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创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入股罗汉果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同时,积极协助设计特色包装,并与桂林等地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为产品销售保驾护航,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我们整合土地资源,今年计划种植150多亩罗汉果,这两天就能完成种植,预计9月中旬可以采收,亩产约1万个果,按当前市场价估算,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大梭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东耀一边指导村民种植一边介绍说,基地日常聘请附近10名村民长期务工,农忙时务工人数多达四五十人,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罗汉果素有“神仙果”的美誉,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兼备,既是中药材,也是制作凉茶饮品和调味的优质原料,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罗汉果产业已成为大梭村的“致富密码”,也是象州县“药食同源”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委通过党建引领、发挥致富能人作用,因地制宜种植罗汉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让大梭村的罗汉果产业形成特色化、品牌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大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龙周说。
象州县总工会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资源,推动罗汉果产业朝着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小小的“绿果子”成为开启村民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助力村民增收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吴永才 黄隆天 黄舒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