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刊来宾讯 近年来,我市各级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老科协”)以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为抓手,组织“银发科技”力量,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这支“银发科技”力量在2022至2023年建设的基础上,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规范技术标准,推动象州县罗秀镇军田村、武宣县桐岭镇祥龙村2个科普示范基地向产业化发展。此外,来宾市老科协与梧州市老科协共同引进梧州市超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超尘含硅水溶肥项目,对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甘蔗种植基地的70亩甘蔗开展技术试验,试验甘蔗每亩增糖153.5公斤,实现甘蔗产量、农户收入、制糖企业“三增收”;兴宾区老科协建设了100亩沃柑间套种大白菜基地、1400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象州县老科协助力新大陆田园综合体高密度渔业养殖项目实施;金秀瑶族自治县老科协积极对接桐木镇白香果和柠檬果生产基地,传授种植及管理技术;忻城县老科协对当地桑蚕产业园、安东茶叶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武宣县老科协引进水稻新品种二塘示范基地种植,试验初见成效。
我市“银发科技”力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带有方向性、前瞻性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农村生产劳动力缺乏的情况,来宾市老科协农机、农业小组提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获有关部门采纳,助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在相关县(市、区)试点推广;兴宾区老科协针对农村大量冬闲田没有开发利用的问题,提出“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的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同时,全市各级老科协积极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校园、乡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既提高了全民科技素质,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王天若 韦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