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母亲商量要回趟老家。我找出帆布袋,往里头塞进《陶庵梦忆》《瓦尔登湖》两本书,又随手在书架上抽了本《诗经》,袋角露出沉甸甸的轮廓。母亲在厨房笑着说:“回趟老家倒像是去赶考一样。”她哪里知道,我这是要去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山路上的蒲公英举着毛茸茸的小太阳,风一吹就散作无数降落伞。继续往山上走,便到了我家的桑树林,紫红的桑葚像玛瑙珠子缀满枝头。摘一颗含在嘴里,甜味尚未化开,却先尝到阳光晒透果皮的暖意。这股甜香引得几只野蜂围着帆布袋打转。我摘了些桑葚泡着山泉水喝,紫红的汁液在瓶底化开,恰似古籍上的朱批。
半山腰有片松林,金黄的松针铺成厚毯,踩上去沙沙响。我找了处树影斑驳的空地坐下,发现脚边躺着几颗完整的松果,鳞片间还沾着晶亮的树脂。山风翻书比人更知轻重,刚打开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阵穿林风吹过,替我翻至“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一页。抬眼望见对面山峦缠着薄雾,松针簌簌作响,混进几声清越鸟鸣;抬头看见两只白头鹎在枝头蹦跳,羽翼掠过处,摇落几粒未熟的松子。
午后阳光变得稠密,把书页晒出淡淡的纸香。当我读到《瓦尔登湖》里的“我到林中去,是因为我希望有意识地生活”时,几只蚂蚁爬上书页,它们驮着细小的食物残渣,在文字的阡陌里跋涉。这场景让我想起《徐霞客游记》里描写的虫蚁——原来天地之大,不过都在同一册书里爬行。
《诗经·豳风》里写道:“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远处传来黄鹂的啼叫,我合上书本,闭上眼,仿佛能听到那远古的呼唤与眼前的鸟鸣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春天的交响乐。一阵微风吹过,带来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芬芳,我放下书,抬头望向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飘过。这一天,我读到了书中的世界,也读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在春天里阅读,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行。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书,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
夕阳西下,山间的景色愈发迷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松林在余晖中泛起金色的光泽。我收拾好书籍,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远远地就看见老屋的烟囱冒着炊烟。推开门,母亲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热腾腾的香气扑鼻而来……
上春山,好读书。走进自然,走进书本,我们读的不仅是白纸黑字,更是在阅读整个苏醒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