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黄茆镇山林间,蜜蜂“嗡嗡”飞来飞去。黄茆镇根村的郭维杰弯下腰检查蜂箱,脸上充满喜悦:“去年利润不错,今年打算扩到18箱。”这位腿脚不便的养蜂人,正用勤劳的双手酿造属于自己的“甜蜜人生”。
近年来,县残联启动助残增收行动,为黄茆镇30户残疾人家庭每户发放6箱蜜蜂。接到蜂箱的那一刻,郭维杰既兴奋又忐忑:“以前从没碰过蜜蜂,就怕养不好。”最终,这份“甜蜜事业”的机遇让他下定决心,背上行囊便踏上了学习之路。他不仅向村里老蜂农虚心讨教,还作为镇里代表赴邻镇养蜂基地系统学习分蜂、育王、采蜜等技术。
“蜂箱温度要控在35摄氏度左右,蜂王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产量……”如今的郭维杰聊起养蜂头头是道。通过从养蜂基地学来的技术,他的蜂群每年成功分蜂两次,规模从最初的6箱增至8箱。订制的10个新蜂箱已整齐码放在院中,正待春日繁蜂。“去年冬蜜卖到100元/斤,光这一项就入账1万多元。”算起经济账,他眼中闪着光,表示养蜂不耽误农活,特别适合行动不便的人。
黄茆镇残联工作人员梁立兰介绍,该镇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对残疾人养蜂户开展技术指导与年度验收,对验收达标且带动周边发展的示范户给予专项奖励。“我们鼓励像老郭这样的‘带头人’分享经验,形成‘传帮带’氛围。”据悉,县残联持续优化帮扶模式,从发放蔗肥、鸡苗到发展“庭院养蜂”特色产业,始终紧扣残疾人实际需求。
蜂箱里金黄的蜜脾日渐饱满,正如郭维杰等养蜂人的生活愈发甘甜。在“政府搭台+技术赋能+自强奋斗”的帮扶模式下,黄茆镇30户养蜂残疾人家庭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这份“甜蜜事业”不仅酿出了致富蜜,更酿出了残疾人群体自立自强的精气神——只要给梦想插上翅膀,折翼的人生照样可以逆风飞翔。(杨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