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宾市城南小学以“三大融入”为核心抓手,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壮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批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融入课程,学科融合增文化自信
数学课上,壮族刺绣纹样成为认知几何图形的鲜活教材;扎染社团里,白族扎绞技法与化学知识碰撞出智慧火花;石头画工作坊中,仫佬族图腾在岩石肌理间焕发新生……市城南小学在48门特色课程中创新开发13门民族特色课程,打造“成长教育”育人矩阵,通过特色课程的有机渗透,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科知识教学深度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知识传授与思想碰撞中深入人心。
“学校的扎染课太有意思了,一块布、一根皮筋、一碗染料,就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图案。我想多学这样的手艺,把老祖宗的智慧传承下去。”学生梁妍夕说,学校的特色课程不仅让她学习了“非遗”文化,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融入活动,多元实践促内化认同
校园民歌赛上,身着各族服饰的“小百灵”用童声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旋律;清明时节,师生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交融印记;民俗节庆期间,社区展演搭建起校社联动的文化传播平台……这是该校以“一秀六节”活动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融入经常的生动剪影。
该校创新打造“一秀六节”特色活动品牌,校内轮班开展“成长秀”表演,常态化开展民俗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校外拓展教育空间,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博物馆、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成长秀+主题节庆”的多元实践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文化体验、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理念,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融入阵地,全景浸润筑精神家园
漫步校园,戏曲园里学生在排练传统戏曲,一招一式尽显中华文化韵味;民族园陈列着师生制作的剪纸、铜鼓模型等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书香苑的民族文化图书,成为师生了解各族文化的窗口。
该校精心打造“一苑一路四廊四园”文化阵地,让每处景观都蕴含民族文化内涵。学生黄湘岚说:“我最喜欢学校的民族园,在这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索家,从中发现民族文化的奇妙之处。”这些阵地成为浸润心灵的文化土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市城南小学的创新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文化解码,依托实践活动促进价值内化,借助环境营造达成情感共鸣,构建起“认知—体验—认同”的完整育人链条。这种多维育人模式,不仅让民族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更培育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了蓬勃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