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宾区委编办秉持“瘦身”与“健身”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既严控总量以强基固本,又优化结构以激发活力,在探索“管好、调优、用活”的实践中,让有限的编制资源在优化整合中发挥最大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活编”护航,服务发展大局。兴宾区委编办秉持“活编护航”理念,让编制资源在服务大局中焕发活力。强化重点部门支撑,先后为自然资源、民政、经贸、教体、卫健等部门调剂编制187名,有力支撑职能强化和任务落实,实现“编尽其用,人尽其才”,为重点工作提供了编制保障。激活乡村振兴引擎,强化人才编制保障,将资源向基层农技、便民服务倾斜,引入乡镇农业领域专业人才345名,为乡村振兴集聚“第一资源”。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通过机构改革优化乡镇(街道)设置,落实“减上补下”,创新运用调剂、周转手段盘活存量,近几年共下沉28名编制至基层,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灵编”赋能,优化单位布局。针对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小散弱”、职责相近、业务交叉重叠及布局不合理、人才结构失衡等问题,兴宾区委编办秉持“灵编赋能”理念,实行灵活编制管理。破除“九龙治水”体制,将教体、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8部门所属59家职能相近、职能交叉、设置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精简为34家,精简率达到42.3%;对现有职能萎缩、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出现人员自然减员的情况下收回空编230个,有效提升效能。推行“编制跟着学生走”,深入调研,动态调编6次,打破终身制,实现城乡“一盘棋”。同时,根据生源变化,通过内部挖潜、创新服务等方式,对现有教育编制进行优化调整,累计将641名教师编制从乡镇学校调整补充到城区学校,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与乡村学校“空巢化”并存的矛盾。
下沉资源,筑牢服务网底。兴宾区委编办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视为健康中国的“压舱石”,优先保障基层医疗。通过全面摸排、科学核定,全面测算兴宾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的编制和人员等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进行统一核定。按照“基层优先,集中补充”的原则,安排年度用编进人计划时,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编需求,集中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196人,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编37名。同时,将医疗系统事业编制向基层卫生院下沉,让更多优秀的医生“沉下去”,提升基层首诊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谭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