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厢镇聚焦国有林场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以“机制创新、生态修复、多元治理、产业融合、全民参与”为主线,扎实推进国有林场土地回收工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目前,该镇累计回收被侵占国有林地1400亩。
创新机制强保障,真抓实改出成效。针对国有林场土地回收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权属认定难度大等痛点,镇党委政府以“长”为抓手,发挥“制”的作用,建立“专班+法律顾问”联动机制,由镇林长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吸纳乡建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司法所等部门骨干力量,合力攻坚,并聘请法律顾问全程参与政策解读、协议审核及法律风险防控。创新实施“三查三核”工作法,通过查阅原始资料、实地勘测、群众走访、部门联审的方式,精准界定土地权属边界。如在马上村委老周城村林地纠纷中,工作专班通过调取林业“三定”档案、比对历年卫星影像,并结合村民证言和现场勘探情况,仅用15天便完成230亩争议地块的权属认定,为后续回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创新机制,使土地回收平均周期缩短50%,群众对权属认定的认可度达98%,形成了“数据支撑、依法依规、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
多元化解保稳定,筑牢和谐根基。针对土地回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该镇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办公室职能,邀请退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调解队伍,通过“情理法”融合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一案一策”化解机制,在明确让利不让权的林地回收原则上,积极探索“以租代收+产业帮扶”等柔性措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如在老周城村民小组长期侵占林地纠纷中,组织调解组入户沟通20余次,最终形成“权属认定+签订租赁协议”的解决方案,既收回了被侵占土地,又帮助涉事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为巩固回收成果,该镇协同维都林场投资10多万元建设“智慧林场”监管平台,布设高清监控摄像头11处,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测林地动态。该平台集合报警、取证、处置功能,对擅自进入回收地块放牧、实施破坏等行为自动预警,处置效率提升70%。近两年来,城厢镇通过平台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10多起,实现土地回收“零反弹”,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全民参与筑防线,构建共治长效格局。该镇将普法宣传与群众动员作为土地回收的基础性工作,组建工作组开展巡回宣传,并深入村屯与侵占林地村民“摆政策、讲道理”,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现场答疑解惑,有效提升村民对国有林场土地权属的法律认知。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入户动员超过160户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主动配合回收工作的群众占比从最初的60%提升至85%。同时,依托植树节活动,组织镇、村干部与林场职工联合开展义务植树、林地巡查等共建活动10次,培养了一批生态政策宣传员、林地保护监督员。(黄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