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墙面粉刷一新,坑洼路面变得平坦整洁,闲置空间变身“口袋乐园”……今年以来,兴宾区城东街道聚焦居民“安居梦”,以政策为纲、需求为尺,全力推进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改造升级,让一个个承载时代记忆的片区褪去“旧尘”,换上“新颜”,成为镌刻幸福印记的民生样本。
笔者走进已改造完成的老公安局生活小区,崭新景象扑面而来:干净平坦的道路上,车辆有序停放;篮球场、凉亭、健身设施、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小区内绿树成荫,老人在树荫下闲谈,孩童在器械旁嬉戏,欢声笑语不断。
这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活小区,曾因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老化、缺乏公共空间与停车位,成为困扰居民的“烦心事”。今年,城东街道将该小区纳入重点改造清单,以居民诉求为导向定制方案,在小区内规划停车位,同步增设健身器材与休闲设施。“现在下楼就能锻炼身体,在凉亭里聊聊天,日子舒坦多了!”小区居民莫阿姨的言语间满是满足。
硬件升级的同时,软服务也同步跟进。社区携手业委会探索居民自治,自主沟通调解居民身边的小事、难事;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邻里和睦、互助友爱的氛围日益浓厚。
改造的春风不仅吹进小区,也吹靓了背街小巷。北一路(小街)曾因乱堆乱放、管线杂乱让人头疼,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点”——在墙面绘制小街简介、街巷记忆、国潮国漫等元素,打造出“老来宾味道”市井景观,鲜艳的色彩吸引不少行人驻足拍照。
西南一路的改造同样亮眼:老公安局生活小区门前拐角处,以“绿色康养一角”为主题,用清新色调打造休闲区,居民在石凳上下棋、聊天,文明墙绘传递和谐理念。两条街巷与老公安局小区形成“连片提升”效应,既解决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又为城市增添了文明风景线。
为打造城区治理样本,城东街道在“两巷一区”改造中,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前期,发布“金点子”招募计划收集民意,反复实地调研、走访商户征求意见,精准制定方案。施工中,严格把控质量与进度。工作人员每日驻场监督,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小区改造高效推进。
“改造不是终点,而是治理升级的起点。”城东街道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覃燕表示,“两巷一区”的改造实践,形成了“需求导向—精准实施—全程监督”的可复制经验。下一步,城东街道将持续聚焦居民需求,完善治理体系,结合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环境改善与素养提升同频共振,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韦 苏 何凤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