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从坐不稳到独立行走 康复训练让脊髓损伤患者重获新生 ■晚刊记者 刘 维 通讯员 李思敏 2024年09月10日

9月8日是“世界物理治疗日”,72岁的江海华(化名)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在兴宾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了康复治疗并顺利出院。

两个月前,江海华还是一位因脊椎损伤几乎失去行走能力的患者。如今,他已能扶着轮椅,缓慢迈出稳健的步伐,实现了自主行走。

谈起自己的脊椎伤,江海华回忆起14岁那年的一场意外:“记得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我急着给姐姐送伞,路上不幸遭遇雷击,我瞬间仰头倒下,脊椎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当时的疼痛,江海华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伤一直跟随着他到现在。

转眼间58年过去,江海华已步入古稀之年。本以为能安享晚年,然而,前段时间他在家里意外摔倒,脊椎再次受伤,昏迷了几个小时。待他醒来时,迎接他的却是下半身无法动弹的残酷现实。那一刻,恐惧、绝望如潮水般涌来。

幸运的是,家人及时把他送去就医,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手术后,江海华仍不能步行,也无法站立。今年7月初,他被转入兴宾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

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何启高说:“江老先生的恢复速度之快,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离不开他个人的坚强意志,更离不开康复训练团队的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

在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日子里,江海华成了大家眼中的“明星患者”。每天,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康复训练室,从最初的简单关节活动,到后来的平衡训练、步行练习,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

“刚开始的时候,我连坐都坐不稳,全靠康复师们一点点地帮我调整。”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眶微微泛红,随即又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何基华是陪伴江海华时间最长的一位康复治疗师,“江老特别乐观,每次训练都积极配合,还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老顽童’。”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简单的按摩,实际上它是一种康复治疗技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恢复、平衡与协调训练等多个方面。“康复训练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运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动动、职业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何基华说道。

在康复治疗的道路上,经济压力是江海华面临的一大难题。幸运的是,新农合政策的支持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农合报销了大部分费用,让我能够安心治疗,没有后顾之忧。”江海华说,这一政策帮他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出院当天,江海华紧紧握住何基华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激:“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重新站了起来。”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无限的深情,他还自信地说:“回家后,我会严格按照康复治疗师的嘱咐,继续锻炼、努力不懈,期待有一天能够摆脱轮椅,在乡间小路上自由自在地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