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6日

打击“山寨证书”需多方发力

□ 魏 芳

“不限学历专业,1500元可以直接报考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线上培训、考试,考前发押题密卷,考试通过率98%”“持证上岗,年薪15万~50万元”……有的培训机构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夸大证书“含金量”,误导求职者,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日前,两家打着“职业资格”幌子发放“山寨证书”牟利的网站被查处关停。(6月4日《工人日报》)

眼下,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越来越多人想通过“考证”这一途径提升就业机率。一些求职者甚至认为,持有的证书越多,求职道路就越平坦。看到日益增长的“考证”需求,一些运营商和培训机构抓住商机,以“病毒营销”的方式吸引众多求职者加入“考证大军”。

然而,这些证书真的经过“国家认证”吗?求职者花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取得的证书,是否物有所值?据报道,目前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两类:准入类和职业技能评价类。准入类证书针对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业评价类证书可以证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但据调查发现,目前火爆网络的许多证书并非国家认证的权威证书,而是“山寨证书”。

打击“山寨证书”,首先,主管部门要发力。国家应建立健全入门标准,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人知晓哪些证书经“国家认证”,哪些证书是“山寨证书”,从而避免求职者盲目考证,既费了时又花了钱。

其次,执法部门要发力。相关执法部门应对“山寨证书”乱象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高额罚单、取缔资格、关停网站,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其付出经济代价和法律代价。

其三,用人单位要发力。用人单位要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规范人才评价秩序,通过建立相关社会标准,让“山寨证书”自然而然地失去生存土壤和立足之地。

最后,求职者也要发力。一方面,求职者要摆脱“证书崇拜”,既要对准入类职业资格与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有清晰的认知,也要转变对学历、证书与能力的认识。同时,要学会擦亮眼睛,一旦遭遇“山寨证书”欺骗,应主动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切忌“装哑巴”,助长无良机构的气焰。

笔者相信,只要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用人单位以及求职者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整治“山寨证书”乱象,让求职者少走弯路。

--> 2022-06-06 □ 魏 芳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38987.html 1 打击“山寨证书”需多方发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