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6日

102岁老党员陈通:

历尽沧桑 丹心如磐

□ 特约摄影记者 陈冬梅 文/图

陈通到桂中第一支部旧址参观,重温入党誓词。

陈通展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一名102岁、光荣在党67年老党员的“初心”故事。

艰难困苦求生存

“我是1949年11月去参军,当时走路去三里区(现为武宣县三里镇)报名,入伍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到过梧州、博白、玉林、容县、平南等地参加革命剿匪。”陈通老人家住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小村庄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村庄四周坡地上的红心柚果实累累。老人精神矍铄,虽然身材消瘦,但挺直硬朗,清瘦的脸庞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说起73年前从军的峥嵘岁月,他的思路清晰,眼神中闪动着夺目的光彩。

1920年6月,陈通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他两三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另嫁他乡,他和哥哥姐姐随年迈的爷爷奶奶和伯伯生活。不久,爷爷病逝。16岁时,伯伯给他们分家,从此,陈通不得不以稚嫩之身担起自己一个人的家。

国弱、世乱、家贫,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晚上吃野菜,早上起来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他只能揣把镰刀到山岭上砍下一担80多斤的毛竹,挑到东乡街上卖了换粮食。屋漏偏逢连夜雨,1949年3月,奶奶年老病逝。饥饿和孤独的折磨,让他产生改变命运的想法。

“1947年12月下旬的一天,我从武宣县城返回东乡村,走到台村背后的公路上,看到一群人抬着一个人的头颅往县城赶。”陈通回忆,待靠近看清楚时,他倒抽几口冷气,那是深受当地群众拥戴的解放军游击队副支队长刘铁民。陈通回到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长期艰苦的生活经历和革命志士被杀害的情形,让他更加坚定参加革命的信念。

丹心向党去参军

1949年11月,陈通打包两件旧衣服,徒步到三里报名参军。初到部队,他拼命训练,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和战友日夜与敌人打游击战。

在部队里,陈通不断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1952年被选任为班长,由于部队高度流动、频繁作战,他一直没有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想入党,我要入党。”抚摸着手中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回忆起67年前向党组织说出自己的愿望时,陈通依旧激动得手腕颤抖。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入党完全是因为信仰,而这信仰,在参军入伍时就有了。

四年轰轰烈烈的战斗生涯,陈通从一名只上过几个月私塾的进步青年,成长为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1954年1月,他光荣退伍还乡,投身家乡建设事业。

矢志不渝守初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通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1955年1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努力工作,先后担任生产大队副队长和供销社副业主任。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他始终贯彻“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原则,没有往家里拿过任何公家的东西。

“每年‘七一’建党日,只要我们村委召开党员大会或开展支部活动,他都来参加,而且早早就来。”风沿村党总支部书记巫贵球说,老人的党性很强,退出工作岗位后,从未延迟交党费,还很支持村里的工作。

现在,陈通爱看电视新闻,也爱红色电视剧。虽然已是102岁高龄,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词语,他都理解得很通透,村里的变化,他更是看在眼里。这些年,山村面貌焕然一新,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风沿村的红心蜜柚、金晒酱油等产业声名远扬,农民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前两年,我每个月都要去赶东乡街几次,现在一个月去一次。现在交通很方便,去剪头发、领取养老金,吃碗东乡米粉再坐车回来。”聊到现在的生活,陈通脸上露出满满的幸福感。据了解,陈通现在有退伍军人补贴、农村养老金、高龄补贴等,加起来每个月有2200多元。“够用了,我很感谢共产党。”

如今,陈通老人已是四代同堂,94岁的妻子李秀珍身体健康,儿孙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工作。他告诫孙辈,要清清白白做人做事,懂得感恩,不能忘本。

--> 2022-09-06 □ 特约摄影记者 陈冬梅 文/图 102岁老党员陈通: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34136.html 1 历尽沧桑 丹心如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