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7日

忆“舅公”

蒙 曲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清明时节,落英缤纷,我的心湖又泛起无尽的愁思。

在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舅公”是一个无法忽略的人物,尽管他已经离世二十余年,尽管他是如此平凡。

“舅公”本姓朱,与我家是邻居。他其实不真是我的舅公。按理说,他是父亲的舅公辈的远房亲戚,是父亲的舅公,只是孩童时的我们不明事理,跟着父亲的叫法,也称他为“舅公”。可他并不恼,总是笑盈盈地接受我们的呼叫,于是他便成了我们的“舅公”。

记忆中,他的身材矮小,身板略显清瘦,但却很硬朗。光亮的额下,衬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谈笑间,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神态。

“舅公”出生在旧中国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家穷,自小就忙于营生,自然也就没有读书的机缘。据说,八九岁时他就帮亲戚看牛,每天管着伙食,年终还得一套新布衣、一双布鞋。解放后,他在生产队里专管打犁、看牛一类的农活。

“舅公”没有文化,却不知他从哪里得来那么多的故事,常常讲与我们听。那时听的最多也最精彩的,是关于穆桂英和李宗仁打仗的故事。穆桂英常常是单枪匹马杀入敌群;李宗仁坐阵指挥徐州会战,任凭周遭炮火纷飞,他都安然无恙。那时的我听得入迷,对那些勇毅的英雄产生了无限的敬意,偶尔也在梦里做起英雄来。

我父亲是一名教师,平日里忙于学校的公务,母亲则常常一个人忙于田间地头的农活。这时,“舅公”总会热心帮衬,顺带帮忙放牛。晚间,父亲会打上一两斤米酒,备些小菜,邀请“舅公”饮上一两盅,以表谢意。

“看一头也是看,看两头也是一样看,哪里用得着这么客气。”“舅公”红润的脸庞洋溢着慈祥。

那时家里兄弟多,床板是严重不足的。冬日的晚间,兄弟几个蜷缩在一铺木板床上,被子外露出几个脚丫来那是常有的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学习优秀、手脚勤快的缘故。“舅公”跟父亲商量,如果不嫌弃,就让我去他家借宿。从那以后,我就有了到“舅公”家住宿的待遇。他家的住宿条件其实也并不豪华。他睡的也是一张木架床,寒冬季节便在上面铺上一层厚实的稻草,床铺的旁侧还拴着几头牛。夜间里“啪啪啪”的牛尿声和牛的喘气声不绝于耳。但在那时那地,“舅公”和我却也睡得十足酣畅!

尽管自己没有上过学,可是对于读书这件事,“舅公”却十足重视。他膝下有四个小孩,两男两女。前面三个小孩读到初中毕业,家里太穷,都没能继续升学,全在家里务农争工分。“舅公”心有不甘,决定倾尽所有,也要好好培养最小的满仔读书。那时,满仔应该是十分理解“舅公”的心思,也是拼命读书。只可惜,竞争太激烈,最终也没有考上普通高中。“舅公”并没有放弃,找了县里职业高中让儿子继续上学。因为是自费生,所以读书的费用自然就比公费生的高得多,但“舅公”不在乎。他咬牙卖了两头牛,凑够了全部费用。后来,满仔实在于心不忍,只读了一年,最终放弃了学业,回家务工。为此,舅公大发雷霆,足足有半年时间不与小儿子搭话。他培养人才的愿望就这样彻底破灭了。现在想来,当时的“舅公”应该是非常地沮丧绝望吧。

而今,“舅公”离开世间已有二十多年了。可是,不知怎地,每次偶遇田间里劳作的老牛,我总会隐隐念起慈善的“舅公”。或许是他与老牛有太多共性的品质吧:朴实,善良,勤劳。他是千千万万个朴实的中国农民中的一员,是中国农民的缩影。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勤奋劳作一生的人,推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巨轮。尽管他们的一生是如此的平凡无奇,尽管他们没有留下一丝的美誉英名。

又是一年烟雨迷蒙的清明季,山花早已烂漫了山野,草木芳气盈溢。我采撷一捧圣洁的翠菊,剪下烟雨里的一片云,让清明时节的一缕轻风捎去我凄婉凝重的祝语:

“舅公”,请安息吧!华夏的天地早已发生惊天的巨变,曾经积贫积弱的年代已嬗变成车水马龙的繁华盛世,东方的巨龙正在天宇里跃空腾飞。

安息吧!“舅公”。惟愿仁慈的大地抚慰您平凡而伟大的魂灵!

--> 2023-04-07 蒙 曲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42715.html 1 忆“舅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