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6日

“来宾工匠”覃军:

镜下“穿针引线” 大展“绣花功夫”

□ 本报记者 邓齐河 谢 铭

5月22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覃军刚下手术台,便利用术后的空余时间在办公室进行显微镜操作训练。只见他娴熟地使用显微镊子、显微剪刀等显微手术器械,模拟血管缝合手术。手术缝合针仅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大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25倍以上,才能对硅胶模拟的人脑血管进行精准“搭桥”。

从医19载,覃军始终牢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奋斗在临床治疗一线,挽救了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同时,他将神经外科理念、理论及技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我市神经外科逐渐走向个体化、精细化、显微化,助力我市卒中建设提升迈上新台阶。凭借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娴熟的业务能力,覃军被评为2022年度“来宾工匠”。

“神经外科学习难度大,需要扎实的操作技术,学习成长曲线非常长。”覃军说,手术时,通常要在直径0.8毫米的血管缝合,一个血管璧需要缝合8~10针,缝合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精准操作,否则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为提高自己的显微操作技术,覃军曾到外地进行长达15月的“魔鬼”训练,并自费购买训练器械,显微操作技术达到40倍高倍显微镜下0.8毫米血管缝合达14针并保持通畅的水平,率先在广西独立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等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

2021年,学有所成的覃军回到家乡,进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此前我市神经外科治疗能力薄弱,很多患者需要冒极大风险转院至外地治疗,极大延误治疗时间。为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覃军作为科室负责人,带领神经外科团队进行技术升级,帮助本地神经外科医生提升手术水平,推动成立目前来宾市独有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使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得到规范诊疗,危重患者死亡率由原来的大于20%降至小于4.5%,达到区内领先水平。覃军还在我市范围内率先开展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肿瘤切除术等一批高精尖手术。

覃军认为,要提高本地神经外科医疗水平,必须培养起一批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他通过言传身教、开学术讲座、送技术下乡等形式,更新从业者手术理念,提升技术储备,在极短的时间内带动一批神经外科医师快速成长,熟练掌握技术,大大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如今,在覃军的带领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对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水平,解决了神经外科疑难危重患者需跨区域诊疗的难题。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颅脑损伤等需与时间赛跑的患者,不再需要冒极大风险转至其他医院,就近就能及时得到有效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比在气球上切肉丝要求还要高得多,人镜合一才能做好手术。”覃军表示,这迫使他不断去练习操作,每天都要看书学习,以最佳状态去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 2023-05-26 □ 本报记者 邓齐河 谢 铭 “来宾工匠”覃军: 1 1 来宾日报 content_145208.html 1 镜下“穿针引线” 大展“绣花功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