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推行“炕头+地头”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评为“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单位,该工作法入选枫桥经验陈列馆。(8月28日中国新闻网)
据悉,合盛堡乡在推行“炕头+地头”工作法过程中,乡、村两级干部既学会了说“土话”,也学会了走“土路”,更学会办“土事”,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炕头与田埂之间。“炕头”是通向百姓“心头”的桥梁,主客形如一家,干部们盘腿围坐,畅聊家长里短、了解群众需求。“地头”是解开矛盾“线头”的密钥,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止矛盾于初发、息纷争于将起,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在我国各地,农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土地、山林、水利方面,以及邻里之间、家人之间、亲友之间的经济纠纷、社交纠纷、情感纠纷等。百姓有矛盾,必须处理好,这是摆在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无疑,“炕头+地头”的有效做法,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笔者认为,“炕头+地头”工作法的亮点和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稳定了大局。基层干部在“炕头”和“地头”开展调解工作,不仅找准了方向,还找对了路子。二是提升了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党员干部在“炕头”用“土话”了解情况,走“土路”实地察看,再用法规制度加上“土办法”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土事”,百姓自然听得入耳、看得顺眼,心服口服,从中也懂得了文明处世的道理,学会依法办事。三是锤炼了干部队伍,杜绝不良风气。从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门办事,到主动进村入户解难题,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维护了基层稳定。总之,“炕头+地头”密切了干群关系,温暖了百姓心头,值得点赞。